湖北省博物館保存有一件很特別的文物——一綹頭發(fā),它是晏春山烈士的遺物。
晏春山是湖北省紅安七里坪鎮(zhèn)天臺山腳下的一位婦女,貧農出身。14歲時,她到湖北武漢的紗廠當童工,十多年的痛苦經歷,讓一顆革命的種子在她心中慢慢發(fā)芽。大革命時期,她接受了革命思想,知道只有革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剝削、百姓疾苦問題,才能改變命運。
1926年秋冬,武漢成為當時的革命中心。晏春山與碼頭工人出身的丈夫潘家年響應黨組織的號召,一起回到家鄉(xiāng),投身到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洪流中。由于表現(xiàn)突出,一年后,晏春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還被推選為鄉(xiāng)婦聯(lián)主席。從此,晏春山全身心地投入到擴大紅軍、擁軍支前的工作中。在她的動員之下,潘家灣一次就有30多個青年參加紅軍。
1932年秋,紅軍主力撤離鄂豫皖根據地,敵人開始向根據地人民進行瘋狂反撲。晏春山顧不上家中80多歲的婆母和3個幼小的孩子,經常拎著籃子以賣油條和香煙為名,為紅軍游擊隊搜集情報,鼓舞群眾堅持對敵斗爭。
1935年5月17日,晏春山不幸被國民黨的密探發(fā)現(xiàn)而被捕,敵人對她進行嚴刑拷打,逼她說出游擊隊的藏身地點。灌辣椒水、上壓杠、釘竹簽、烙鐵烙等酷刑,摧殘著晏春山的身體,但絲毫沒有動搖她的革命信仰。一次次酷刑無效后,無計可施的敵人又企圖用親情來軟化晏春山,對她說:“你年紀輕輕,上有婆母,下有兒女,今天只要你說出游擊隊在哪里,我們馬上放你回家團圓。”作為一個女兒、妻子、母親,她是多么想念自己的親人,想念自己年幼的兒女??墒?,山上的游擊隊員們?yōu)榱烁锩?,忍饑挨餓,流血犧牲,如果他們和他們的親人因自己的私念而遭受危險,那就違背了自己那“嚴守秘密,永不叛黨”的入黨誓言。她決心犧牲自己,保全同志。面對著敵人的花言巧語,晏春山一言不發(fā)。惱怒的敵人再次將她捆在木柱上,用燒紅的鐵絲穿透她的兩個掌心。被酷刑折磨的晏春山知道,只要自己多活一刻,游擊隊就會多一分危險!于是,這位黨的忠貞女兒對敵人說:“走,我?guī)銈內フ矣螕絷牐?rdquo;她帶著荷槍實彈的敵人,一步一步地走向山嶺。只不過,這條路離她的最后歸宿越來越近,而離游擊隊卻越來越遠了。
晏春山走到了雞公寨大花臺的崖頂,她最后回眸,看了一眼遠處的潘家灣,向家的方向默默告別。然后她毅然轉身,對著身后的群敵憤怒地說:“狗強盜,紅軍游擊隊就在這里,跟我去找吧!”
“中國共產黨萬歲!”“紅軍萬歲!”晏春山拼盡全力喊出了自己的心聲,隨后縱身跳下了懸崖。
英雄犧牲后,其丈夫潘家年在收拾她的遺體時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綹掛在樹上的頭發(fā),便把它珍藏起來,直到1954年捐獻給湖北省博物館收藏。這綹遺發(fā),見證了晏春山烈士踐行入黨時的錚錚誓言,也見證了她為人民解放事業(yè)勇于犧牲、敢于擔當的高貴品質。